CNDD-0118 1949-2023年全球地震事件数据及学术论文应用

01 数据介绍

▪ 关键词:地震事件
▪ 数据编号0118
▪ 数据名称:全球地震事件
▪ 数据区间:1949-2023年
▪ 样本数量:11,377条
▪ 数据来源:中国地震信息网
▪ 数据说明:CNDD全球地震事件记录了全球各国家地区发生五级以上地震事件,具体包括发震时间、纬度、经度、深度、震级、震源位置、震源位置地区代码、国家代码、国家、省份代码、省份、城市代码、城市等变量。
▪ 数据维度日度数据
▪ 综合评价全球有 27 亿人口生活在地震带上( Pesaresi et al. ,2017) ,在过去 20 年中约有 135 万
人死于自然灾害,其中地震与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占 56% ( CRED and UNISDR,2016) 。尽管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居民面临着地震带来的死亡威胁,但现有经济学文献对于他们的消费和储蓄行为的研究并不充分。CNDD全球地震事件数据库为研究自然灾害对受灾个体的各类偏好的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持。

CNDeepData 数据应用质量评级

 常用度:★★★

▪ 稀缺度:★★★

▪ 新颖度:★★★

▪ 总体级别:12颗星

  常用度:是数据市场中需求指标,是指该数据在经济管理类学术论文中使用频率。

✔  稀缺度:是数据市场中供给指标,是指该数据在其他数据库的出现频率。

  新颖度:是数据市场中生成指标,是指该数据在生成时方法新颖程度和工作量。

02 主要指标  

03 数据特征概览

▪ 数据概览

 

04 前沿文献速递

▪ 文献来源

章元,刘茜楠.“活在当下”还是“未雨绸缪”?——地震对中国城镇家庭储蓄和消费习惯的长期影响[J].金融研究,2021(08):80-99.

▪ 文献内容

全球有 27 亿人口生活在地震带上,但现有经济学文献关于地震对家庭储蓄和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并不充分。文章认为,相比“未雨绸缪”,“活在当下”假说更适合刻画地震经历对家庭储蓄和消费习惯的长期影响,并提出如下经济机制: 地震经历在长期内并不会影响家庭的收入水平,但它带来的死亡风险和心理冲击会使地震带居民更多地进行享受型消费,从而降低家庭储蓄率。基于国家统计局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实证发现: 户主 5 岁以后经历的地震频率越多,其家庭储蓄率显著越低; 户主经历的地震频率显著提高了家庭的享受型消费支出( 如文化娱乐、养生保健、美容奢侈品支出等) ,但是对家庭可支配收入和非享受型消费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地震对城镇居民储蓄和消费习惯的长期影响,并为制定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有关政策提供启示。

▪ 研究设计与相关数据应用

文章认为地震带来的死亡威胁会给当地居民造成心理冲击,促使其增加享受型消费,进而降低家庭储蓄率。

1.样本选择

文章使用的样本是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 2002 - 2009 年 UHS 样本,涵盖北京、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云南、甘肃和陕西 18 省市,具有全国代表性。基于中国地震局数字图书馆的地震数据库,文章收集和整理了 1900 - 2009 年发生在18 个样本省市的 4.5 级及以上地震信息,主要包含地震发生年份、震源中心的经纬度和震级等,共计 928 场地震,其中 4.5 级至 6 级中强震共计 777 场,6 级及以上强震共计151 场。在 18 个样本省市中,除浙江和上海外,其余省市均发生过地震,有 10 个省份发生过 6 级及以上的强震。根据地震等级的划分,4.5 级及以上地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会给震区居民带来明显震感,因此仅考虑 4.5 级及以上地震的影响。

2.变量构建

参考现有文献的做法( Voors et al. ,2012; Boustan et al. ,2020) ,使用户主有记忆以来经历的 4. 5 级及以上地震频率作为家庭遭受地震冲击程度的度量指标。根据相关研究( Bernile et al. ,2017) ,5 岁是个体记忆开始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只考虑户主 5 岁以后经历的地震频率。采取如下方式将地震信息和 UHS 样本进行匹配: 首先,根据地震震源中心的经纬度信息确定发生地震的城市,并按照 4 位数地区编码将其与家庭所在城市进行匹配; 然后,通过对比地震发生年份与家庭户主出生年份,计算出每个家庭户主 5 岁之后经历地震的频率。经历过地震的家庭样本约占全部样本的 38% ,在经历过地震的家庭中有 61% 的家庭经历过 2 次及以上地震。

3. 识别策略

文章只保留户主 5 岁以后一直居住在本地的样本,这一方面可以保证为户主匹配的地震频率是其真实经历过的,另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控制人口迁入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参考 Caruso( 2017) 的研究,采取如下识别策略: 通过计算同一城市中出生在地震前后的户主的家庭储蓄率差异,以及发生过地震的城市和未发生过地震城市的相同年龄组户主的家庭储蓄率差异,然后得到地震经历对家庭储蓄率的净效果。首先,假设发生过地震的城市仅发生过 1 次地震,则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下标 i,j,c 和 t 分别表示家庭、户主年龄组( 按照出生年份划分) 、城市和年份。Treatc 表示城市 c 是否发生过地震; Beforeij 表示家庭 i 中处于 j 年龄组的户主是否在这场地震发生之前出生; β1 为我们关注的地震经历的回归系数。δc ,αj 和 γt 分别表示城市、年龄组和年份固定效应; Xijct 代表家庭和户主层面的控制变量,Zct 代表城市层面的控制变量。例如,假设 A 城市在 1980 年发生了一场地震,表 1 展示了识别过程。
但是,一些城市发生过多次地震,为了更加细致地捕捉户主的全部地震经历的影响,将户主经历的所有地震进行加总,则得到如下模型:

其中,新增加的下标 h 表示每场地震发生的年份,Treatcth 表示城市 c 在 h 年是否发生过地震,Beforeijh 表示处在 j 年龄组的户主是否在 h 年之前出生,交互项 Treatcth × Beforeijh表示 c 城市 j 年龄组的户主是否经历过 h 年发生的地震。然后,将样本城市 1900 年至样本当年 t 发生的所有地震按照上述规则进行加总,并将方程( 2) 简化为:

其中,
另外,方程中还将控制家庭特征( 家庭成员、未成年人、65 岁以上老人、在校生的总数,就业人数、离退休人数、在国有经济单位职工人数占家庭总人数的比重,家庭成员是否有老保险、医疗保险,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住房价格) 、户主特征( 年龄、年龄的平方、受教育年限、性别、是否少数民族) 、城市人均 GDP 等变量?。

▪ 实证结果:

表 2 报告了户主经历的地震频率对家庭储蓄率影响的回归结果。在控制城市、年份、年龄组固定效应以及家庭、户主和城市特征后,户主经历地震频率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户主每多经历 1 次地震,其家庭储蓄率降低约 0. 2 个百分点。

05 其他相关文献

[1]卢晶亮,冯帅章,艾春荣.自然灾害及政府救助对农户收入与消费的影响:来自汶川大地震的经验[J].经济学(季刊),2014,13(02):745-766.
[2]许年行,李哲.高管贫困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J].经济研究,2016,51(12):133-146.
[3]祝继高,辛宇,仇文妍.企业捐赠中的锚定效应研究——基于“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中企业捐赠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7(07):129-141+188. 

06 获取方式

以下三种方式三选一即可:

▪ 直接购买

添加客服微信,支付价格为69元。

▪ 朋友圈分享后免费领取(每人限领15份)

持续3小时,集齐5个赞,需要对所有人可见,并且本人关注CNDeepData公众号。

购买大会员

添加客服微信,购买年度普通会员149元,年度高级会员299元,永久高级会员899元,可享CNDeepData所有数据免费获取。

▪ 朋友圈分享要求:

①分享时间需要在早上7:30到晚上12:30之间。

②请附带一句推荐词,例如“推荐CNDD高质量数据库”。

③请将包含时间内容的截图发给客服。

▪ 添加客服微信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搜索下方微信号。

添加客服微信号:

DeepData001

获取更多更新数据

版权声明 …

1. 除中国深度数据库(CNDD)特殊声明外,CNDD对基于合法来源的数据的选择、整理和编排具有独创性。任何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经CNDD授权,不得以任何目的截取、上传、下载、复制、修改、使用、编译等或者以任何方式任何媒介传播上述作品的任何部分,否则视为侵权。

2. 对于存在侵害CNDD上述权利违法行为的主体,CNDD保留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数据授权使用说明 …

任何使用CNDD数据等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承诺只将CNDD的数据等用于学术研究,并在所得研究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学术论文、咨询报告等)中注明数据来源于CNDD。数据来源的注明方式请参考:“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深度数据库CNDD”;英文参考:“We get the data from CNDeepData (CNDD)”。

中国深度数据库:让精品数据 得以流动

CNDeepData:Let high-quality data flow without barriers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69积分(年度普通会员免费),请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告知,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客服微信号:DeepData001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