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DD文献复刻 |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免分享)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和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当前,中国正意气风发地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已成为继全民小康之后的又一重大历史性任务(李实,2021)。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战略高地(陈梦根和张鑫,2022)。数字经济依赖于数字技术,具有打破空间分割、低门槛、分享普惠等特征,能够弥补公共服务的短板,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均衡共享式增长,在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但同时,由于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的存在,数字技能较差的人群难以有效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收增益,这将大大削弱数字经济分享普惠的效果,甚至可能扩大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距(张杰等,2023)。因此,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对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01 文献简介

▪ 文献来源:陈梦根,周元任.数字经济、分享发展与共同富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10):5-26  
▪ 数据与代码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编辑部 ( http://www.jqte.net/)
▪ 关键词:数字经济;共同富裕;参与机会分享;发展成果分享;数字鸿沟
▪ 主要内容: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核心目标。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变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本文构建包括企业和家庭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从“促增长”和“调分配”双重视角开展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参与机会分享和发展成果分享促进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可以提升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基础性和享受性支出,缩小群体内部的收入和支出不平等。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社会参与和财富创造效应增加居民收入,通过收入效应和降低消费成本增加居民支出,两类影响机制在低收入(支出)群体中更显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受“数字鸿沟”影响,数字经济对非常规任务中低技能、农村、西部和东北地区群体的创收增益效应并不显著。为此,应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普惠性和分享性,积极提升人力资本,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有效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 创新点:(1)在一般均衡模型中,将数字资本划分为渗透型数字资本和替代型数字资本,将中间产品部门区分为常规任务部门(Routine Task Sector,RT)和非常规任务部门(Non-Routine TaskSector,NRT),从理论上探析了数字经济在收支两端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2利用 CHFS 微观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丰富了相关研究实践;(3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不同群体间创收增益效应的异质性特征,为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经验证据。
02 研究模型与变量设计

本文分别建立家庭层面和地区层面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促增长”和“调分配”两方面考察数字经济对收入和支出的溢出效应,分析其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模型的基本形式设定为:

其中,Growthδ i(jt δ = 1,2)表示共同富裕的“水平增长”变量,用来考察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分别以家庭总收入(δ = 1)和家庭总支出(δ = 2)表示;Distributionδ(jt δ = 1,2)表示共同富裕的“总量分配”变量,用来考察地区收入和支出不平等情况,分别以收入的地区泰尔指数(δ = 1)和支出的地区泰尔指数(δ = 2)表示,本文主要从城市层面测算不平等程度。DEj,t-1 表示 j 地在 t-1 期的数字经济的发展程度,为了尽量避免内生性的影响,数字经济变量做滞后一期处理,X Hijt 和 X Rjt 分别表示家庭层面和地区层面的控制变量,ρt 和 λt 均表示时间固定效应,φi 和 τj 分别表示家庭固定效应和城市固定效应,标准误均选取聚类到城市或省份层面的稳健标准误。各变量具体说明如下。

被解释变量为家庭总收入,具体为工资性收入、农业经营性收入、工商业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投资性收入的加总,为排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和保证年度统计口径一致,本文以 2011 年为基期,采用各地区消费者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并取对数纠偏处理;家庭总支出,具体为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居住支出、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教育娱乐支出、交通通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和其他支出的加总,同样以 2011年为基期,采用各地区消费者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并取对数纠偏处理;收入和支出的地区泰尔指数,具体为同一城市内部收入和支出的泰尔指数,表示该地区内部收入或支出不平等的总体情况,计算过程中去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家庭总收入或总支出小于等于 0 的样本。

核心解释变量为数字经济指数,参考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从数字产品制造、数字产品服务、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五大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详见附表 1①,基于现有可得数据测算全国及地区数字经济指数。为了将各子指标波动程度对数字经济总指数的贡献率考虑在内,避免子指标权重赋予出现偏倚,本文采用信息熵权法将各维度合成综合的数字经济指数并扩大 100 倍处理,使得数字经济综合指数取值为 0~100。本文还依据各维度指标特性,将智能制造指标标准化后作为替代型数字经济的表征②,将其余子指标使用信息熵权法合成综合指数作为渗透型数字经济的表征。

文章所使用的微观家庭数据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2011 年、2013 年、2015 年和 2017 年 4 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其余宏观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信息产业年鉴》、《企研数据——工业互联网专题数据库》、《中国住户调查年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蚂蚁金服共同编制的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IFR)等,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 1 所示。此外,对收入和支出等连续型变量做 1% 的缩尾处理,并剔除异常样本和极端值,最终形成 4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

03 数据与代码

▪ 文章原网址:《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编辑部 
▪ 数据详情:    

04 实证结果

表 2 给出了数字经济对居民收入、支出水平和分配的影响效应结果,根据式(20)和式(21)进行线性最小二乘(OLS)回归,并分别加入家庭、时间固定效应和城市、时间固定效应。根据第(1)、(2)列的结果,数字经济指数的系数估计值分别为 0.059 和 0.001,可见数字经济对家庭总收入和总支出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家庭总支出的影响统计上并不显著。根据第(3)、(4)列的结果,数字经济指数的系数估计值分别为-0.013 和-0.003,且统计上显著,可见数字经济对居民收入泰尔指数和支出泰尔指数的影响均为负。也就是说,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比较而言,其对收入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并且,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地区内部的收入和支出不平等程度,对促进收入分配结构的合理性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总体上看,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证研究结果与假说 1、假说 2 和假说 3 的判断一致。 
从基准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数字经济仅在 10% 的显著性水平上提升了家庭收入,对家庭支出的影响虽为正但不显著。由于作用渠道不同,数字经济对各类型收入或支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不同类型收入或支出之间可能存在遮掩效应。为了具体厘清数字经济究竟通过何种收入/支出渠道最终作用于家庭总收入/支出,进一步对家庭收入、支出进行分类考察。根据统计惯例,本文将家庭总收入划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大类,将家庭总支出划分为基础性支出、享受性支出、发展性支出和保障性支出四大类

如表 3 所示,分项收入、支出的回归结果表明。首先,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升居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进而提高家庭总收入。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数字经济发展降低了融资和贷款门槛,使得更多人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灵活就业或创业,进而提高居民的经营性收入(自雇型劳动回报);二是数字技术对劳动力结构具有多重作用,数字技术的技能偏向性使得高技能劳动者获益更多(Goos 等,2014;Acemoglu 和 Restrepo,2020),替代型数字资本还可能挤占常规任务劳动力的收入份额,因此总体的工资性收入(他雇型劳动回报)并未出现显著增加;三是数字技术平台的建立和运行使得更多居民可以了解并参与金融市场、租赁市场等,数字经济中的信息流通与分享增加了信息透明度,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和提高投资回报率,进而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四是居民家庭的转移性收入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较小,受数字经济影响并不显著。
其次,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基础性支出和享受性支出两种渠道作用于家庭总支出。实际上,数字技术对居民消费方式、消费习惯等产生巨大影响,如日常生活中部分消费由线下转线上,消费商品种类增加,数字技术推动的消费便利性(如支付便利、物流便利等)提高,显著提升了居民家庭基础性支出的增长。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数字化进程中商品和服务形式、种类增加,品质上升,数字化平台便利了文化、娱乐和旅游等消费,由此导致居民的享受性支出显著增加。相反地,数字经济可能通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线上问诊、电子政务、网上教学和远程培训等,减轻居民在社会保障、教育发展层面的压力,因此家庭的保障性支出和发展性支出并未显著增加。
05 获取方式

见推文末尾。

客服微信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搜索下方微信号。

添加客服微信号:

DeepData001

获取更多更新数据

版权声明 …

1. 除中国深度数据库(CNDD)特殊声明外,CNDD对基于合法来源的数据的选择、整理和编排具有独创性。任何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经CNDD授权,不得以任何目的截取、上传、下载、复制、修改、使用、编译等或者以任何方式任何媒介传播上述作品的任何部分,否则视为侵权。

2. 对于存在侵害CNDD上述权利违法行为的主体,CNDD保留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数据授权使用说明 …

任何使用CNDD数据等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承诺只将CNDD的数据等用于学术研究,并在所得研究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学术论文、咨询报告等)中注明数据来源于CNDD。数据来源的注明方式请参考:“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深度数据库CNDD”;英文参考:“We get the data from CNDeepData (CNDD)”。

中国深度数据库:让精品数据 得以流动

CNDeepData:Let high-quality data flow without barriers

资源下载此资源仅限注册用户下载,请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告知,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客服微信号:DeepData001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